为了在表达欲低下的时候也能保持更新,暂且就试下这种形式的博文好了。
最近天气开始变冷了。舒爽了一整个气候宜人的夏季,差点就忘记村子冬天的模样。果然下起雪来还是挺难受的,开阔的室外又重新变得“举步维艰”起来,幸好我天生就不是户外爱好者。
这周好不容易迎来了短暂的圣诞节假期,用零散的时间看了三部电影:《时光沙漏》、《花束般的恋爱》和《菜单》。毕竟三部都还算典型的佳作,所以关于电影的观后感还是要发表的。大概在表达欲旺盛的时候还能写篇解析放在“影视”栏目下,但既然是决心要摆烂了,就摆烂到底——《时光沙漏》:超喜欢,《花束般的恋爱》:不喜欢,《菜单》:还算喜欢。
好了,本文结束。
说笑啦。
《菜单》是在等车子年检的时候到一旁的电影院看的。是个披着惊悚外衣的美食片。讲的是一行人到某堪比米其林三星的餐厅吃晚宴,吃到一半发现是在吃自己的席的故事。十分有趣而大胆的剧本。拉尔夫·费因斯(曾饰演伏地魔)扮演的地狱厨房主厨的压迫感太强了。但无奈对于一位没吃午饭的可怜观众来说,片里主厨端出来的食物实在太馋人了,不愧是fine dining,差点忘了自己在看惊悚片。一开始看到美食+惊悚题材以为又要弄烂俗的“人肉叉烧包”梗,还好没有。片子的摄影和节奏把控都很出色,虽然最后的剧情又有点回归了好莱坞惊悚片的老套路,但瑕不掩瑜,值得好评。
《时光沙漏》这部片子是很偶然的时候发现的,导演兼编剧是执导过石头门的佐藤卓哉。时长只有一小时,讲的是两个高中女生相识相恋的故事。我天然地就对带幻想色彩的校园恋爱剧情没有抵抗力,再加上佐藤卓哉的分镜演出太细腻太有感染力了(看过石头门的懂的都懂),着实让我度过了十分感动的一小时时光。更没想到片尾曲是大名鼎鼎的《fragile》,本来看到最后已经忍住眼泪了,两位女主合唱出来的瞬间我立马泪腺崩坏。真有你的佐藤监督。
接下来是备受好评的《花束般的恋爱》。本来是对单纯讲谈恋爱的片子不太感冒的,但又听说是讲“百分百合拍的两人相爱的故事”,觉得似乎很合我胃口,所以还是看了。看完的感觉有点微妙,但愿喜欢这部片子的人读不到下面我的几段自说自话。
《花束般的恋爱》让我讶异于自己会对一部爱情片反感到这种地步。毕竟我自以为是个恋爱脑,而且片子拍的也还算精致。可能是我认为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过“恋爱”一类的感情,甚至我怀疑两人对这段感情是否有曾走过心。又看着片名中的“恋爱”字样,不禁让我看出了恐怖谷效应。
虽说本片的重点似乎是讲“无比合拍的两人因为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冲刷而最终分道扬镳”,但因为我不认为他们有过恋爱的感情基础,所以在我眼中,片子的中心宛如浮在水面的一层油膜,掂摸不到分量。
我在和同样看过这部片的朋友讨论时说了下面的一段话,现在才后知后觉那是自己爱情观的缩影。
(我认为)爱情的产生是需要距离感的。它不是物理上的距离,而是建立在心理层面上的。
因为自知自身的匮乏,所以想去弥补这段距离的落差、想去成为像对方那样的存在,才有了爱情。当距离消失的时候,爱情的冲动也就消失了,所以又该重新审视自身,重新去发现新的距离。
很多情侣分手是因为在“距离”被消灭之后,顿时觉察到对方的匮乏,又不再想去发现新的距离,也便对这段感情失去耐心和兴趣了。
相比之下,了解对方的冲动只是友情的一种体现罢了。
《花束般的恋爱》里因为缺少了这段“距离”的塑造过程,所以呈现的只是一段无比接近于恋爱的友谊。私以为真正合拍的双方的“共鸣”并不在于是否拥有一样的所有物、是否有着一样的爱好、或是能否说出一样的话语,而在于明明拥有差异的两人能将自身的骄傲与匮乏放到一边、去与对方进行耐心而平和的交流。毕竟我认为爱情的乐趣还是在于不断发现新的对方与新的自己。而与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个体的互动就如同照镜子一般,虽然能暂时消解寂寞,但我认为是无法产生真正的恋爱之情的。
但毕竟是观念和经历的不同,像前面所说的,这充其量只是我的自说自话罢。喜欢这部片子的小伙伴请不必放心上。
话说这篇博客的写作和发布都是在iPad上完成的。才发现只要不插图片的话(因为将图片传到腾讯图床很麻烦),iPad+键鼠写博客的体验出乎意料的不错。
于是本文就不配图片了。
- 文/Zeee
商业转载请联系站长获得授权;
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链接。
评论0
来给这篇文章留下第一个脚印吧